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文章,但是我还是把它放到了这里,我希望大家仔细的思考
学习佛法的人就要有慈悲的心肠。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佛法。
大家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你告诉我你说我学习佛法就是为了以后到天人道,我没有话说,个人有个人的兴趣吗? 有人告诉我,我学佛法就是为了众生。我要说我敬佩你。
所以,这段话引出了一个问题: 我们要度自己还是度别人。
战争,疾病存在这个世间,我特别想问问那些说度自己的人,你们真的好意思自己升到天上去,然后看着植物被踩死,动物被杀死,人类被疾病折磨死?
我记得佛祖说过一句话: 他说这个世界是由我们众生的业力所化的。什么意思,我的理解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私心,贪欲聚集到了一起然后构成了这个世界。学佛的人要有责任感。 学佛的人要记住众生之苦是由自己造成的。学佛的人要有菩萨一样的慈悲心肠,学佛的人要坚定的人为众生之苦是自己造成的,自己的每一句话(恶语,伤害了别人) 或者自己的每一个邪念都增加了众生的力量。佛祖说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什么,父母可以为了自己的儿女而牺牲自己。我们看过多少报道。连狗,动物,猫都知道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众生,我们要时时刻刻的记住这个。
我们学习佛法不是为了他妈的以后可以到极乐世界。不是为了以后可以拥有黄金,拥有享不尽的食物,或者住在水晶一样的宫殿。
我们需要时时刻刻记住天下所有的众生,植物,动物,鬼神都与我们一样。我们的心都是清净的,我们的心都是纯洁的,但是因为私念我们堕入了轮回之中。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救众生,有人说你不是菩萨你怎么解救众生。我佛祖说得学习佛法有八万四千种法门。所以我要说我们解救众生也有八万四千种法门。
我们可以坐下来为众生祈福
我们可以施舍我们的衣服
我们可以发愿死后到地狱去
我们可以发愿自己的福德都要回给众生
我们还可以发愿自己愿意替众生承受一切苦难
我么一定要记住地藏菩萨的,因为他说”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这是多么伟大的愿力啊。
有人说了,度自己之后成了菩萨,自己不是有了更大的威力吗? 不是有了更大的力量,可以解决更多的众生吗?
我不得不说菩萨或者佛祖的力量比我们大,也许他念一句佛号可以解救1亿众生,我们念一句佛号也许才可以解救一个众生,但是没有关系。他念一句我们就念一亿句。他每天早上念我们就每天二十四小时念。
其实我们与菩萨还有佛祖的区别在于自己的心灵。他们是发自真心的,他们是真的愿意为众生而死。只有我们发了大愿,我们与佛祖还有菩萨就没有区别。
再说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吧。TEAMWORK 这个词你听说过吧? TEAMWORK 就是人多力量大,你的力量就是在大,你也无法改变一个公司的VISION或者STRATEGY。 但是两个人或者三个人就不一样了。
先自度还是先度他
选择字号
众生沉沦苦海,于六道中轮回不休,我悲心很切,想发愿来生再来人间度众生,行得通吗?
这位仁者啊!度众生是好事,是菩萨行为,你的大悲愿使我很感动,贫僧何曾不如此思量过,只是自己还处凡夫地,一切烦恼丛生,生死未得解脱,轮回 (梵语samsara)亦在,虽具足大悲愿,亦然不能自在,发愿来生度众生是好事,但是生死不自在,说来就能来吗?不是儿戏!纵然来人间,却有隔阴之迷,正见消失,未能自度焉能度人?
大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 (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关于度众生,在自己尚未证悟本来以前是否可减少外缘,安心修法,以自度为主呢?
答:对!(元音老人著《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问:凡夫菩萨,要时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智者大师语)。又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又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此段岂不与劝发菩提心,志在利他,普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之旨大相径庭乎?若不度化众生,即是自了汉,而为焦芽败种如何则可?(赖栋梁)
答:菩提心是上求下化,智悲双运,若不求智,但思救他,二俱不成。论语祖语,是恐人偏执一面,无补实际,救他须有种种方法,倘无方法,何能救他?譬如自是医生,方能救他之病,若非医生,遇见病苦,劝他求医,亦是悲心,并无不可。我辈学人,今日劝人皈依佛道,学佛念佛亦由是耳。上述各文只言具缚凡夫不能救人,并非不许劝人求救,此与菩提心有何径庭?(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修行与度众生何者重要?
两者都重要,只是轻重有别。修行是本份之事,度众生是随缘,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示现六年参访与苦修,而后证成菩提,先后弘法利生四十九年。这就是示现给我们看的,有很大的启示,六年参访苦修是自度自利,四十九年弘法是度人利他。
没有自度焉能度人,不能自利如何利他。譬如:老师要教导学生,也必须先充实自己的学识与道德,而后教化学生,从国小、国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开始勤求学问与广学道德,这段时间是老师自度自利阶段,学位完成之后,即踏入教学工作,那么,踏入教学工作是度人利他的阶段。” 请给我解释解释师傅领进门,修心在个人“
轻重就是如此一般,未证成果位之前,自度自利,是暂时性,不是永久性的,这称之为重,度人利他为轻;等到已证成果位的时候,度人利他为重,自度自利已圆满,何有轻重之分呢?
所以我们应该对修行与度众生有如是共识,才不至于乱了脚步,本末倒置,模棱两可。(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问:回向偈里有一句:‘花开见佛悟无生’,我们现在学佛,要先求悟还是先度他?
答:佛法是‘般若惟一法,方便有多门’,佛法有种种方便;你先自度也好,先度他也好。楞严经有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但也讲: ‘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大家要知道,你自身度了,才有力量度人;自身未度,如何度他呢?那不是好高骛远吗?所以大乘经上都是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自身未度而度他者,无有是处。’那是大乘经所说,不像小乘经只是重自利喔!经典上这部经这样说,那部经那样说,这是因对不同的众生,所以说话有种种的差别;就好像儿女的性情不同,父母说话也就不同。
不过为了千稳万当,你还是待‘花开见佛悟无生’,那时你自修利他都好。(妙莲老和尚开示《法海释疑》)
请问度众生优先呢?或者成佛优先?如何是好!
菩萨(梵语bodhi-sattva)在修行的过程中,每位行者其个性志向皆有不同,有偏独善其身的,有偏兼善天下的,其心境不外乎三种性质:一、悲增菩萨。二、智增菩萨。三、悲智双运菩萨。
何谓悲增菩萨?就是行者慈悲心重于智慧性,悲天愍人,往往把自己的生死大事置之度外,视六道众生如己父母兄弟姊妹,度生之念炽盛。这种行为举动是可敬可贵的,但有缺乏智慧之导引,为了救度六道四生沉沦于苦海,致使自己的修证有所耽误,三毒烦恼(梵语klesa)未断,生死未了,三界未出,菩提未证,因此仍然受生死之惑业所牵制,必然随惑业投胎转世,做个三界的苦命儿,六道的流浪汉,此辈之菩萨行者其动机志向,心行甘愿,无怨无悔,是名悲增菩萨。
何谓智增菩萨?就是行者一发心修行,其智慧心远胜过慈悲心,一股强而有力的出离心与厌离心,心心欲证得菩提,专注勇猛远离三界束缚,其度生之念抱持随缘态度,不易做到不请之友的关怀情,是名智增菩萨。
何谓悲智双运菩萨?就是行者发心修行自始至终,毕生禀持慈悲心与智慧心同时运作发挥其功用,不偏慈悲心不偏智慧心,如鸟二翼,两者互为滋润,有相得益彰之微妙度生,如此行不二法门,处处中道(梵语madhyama-pratipad)妙行。约自己而言,可证成无上佛道,约众生而言,可度化无尽六道四生,本著自度度人,自利利他的中道妙行,名为悲智双运菩萨。
前者慈悲心重于智慧性,其走向往往偏于先度化众生为优先,但由于缺乏智慧导引,不能与中道法门相契,故易造成败坏菩萨之危机,利弊于此也。
中者智慧心重于慈悲心之菩萨,其志向往往会偏向自度自利,独善其身之途径,缺乏慈悲心之滋润,有倾向二乘人的习性,非佛出世度生本怀。
大智度论云:“悲愿不足而空智生,必堕声闻(梵语sravaka)。”
法华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梵语paramartha-satya)。”
节录法华经这段经文,在印证如来示现世间度生,其根本动机意趣在于佛乘,而不在二乘或三乘,若能正见此一观点,即不失佛法微妙大意。方不落于急证菩提,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之强烈对立。
此辈智增菩萨行者,其动机与志向就易于为成佛而优先了。
后者是慈悲(梵语maitrya)与智慧(梵语jnana)融合运筹,行不二法门,证中道妙行为本,不偏不倚,如此边学边证边度生,所学是为了度生为了证菩提而学;为了要证菩提故须广学正法,普遍度生;为了度生更须博学诸法,亲证无生法忍(梵语anutpattika-dharma- ksanti)。三种菩萨行门风范,顾名思义,各有其独到的轻重缓急之异,若择其法门而修证,理应选得悲智双运菩萨为尽未来际受持之法门也。若如此,诸佛赞叹,菩萨欢喜,天龙八部护持。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梵语virya)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问:“您常常讲,‘要先度自己,才可度人,只有真菩萨才可以度人’;又说,‘念头一转,只要为众生就是菩萨’。这里是否有一点矛盾?”
答:你的疑惑不错,应当有这个疑惑。但是要晓得,“先度自己而后度别人”,这是菩萨的事情;“自己没有能度就去度别人”,也是菩萨事业;这两种人都是菩萨,不过这里头有差别。自己没有度,度别人未必靠得住;你认为是度别人,别人是不是真的得度了?你把他度到哪里去了?有十法界,你把他度到哪个法界去了?如果把他度到饿鬼、地狱、畜生,那也是度,不能说不是度,“度”是帮助的意思,你帮助人到哪个法界去?所以必须自己得度,你自己认识路了,你知道方向,你不会误导众生。为什么?你是过来人,这个就没有错。自己没有得度,不是过来人,前面的路怎么样?不晓得。不晓得,随便指路,这是一桩危险的事情。
在净宗就有一个方便,净宗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决定正确。我自己没有度,这个劝人,决定没有错;诸佛如来都是这样指的,那还会错得了吗?只有这条路是正确的,自己没有度可以度人。其它的八万四千法门,那个可不容易,可不简单,你自己没有度的话,决定不能度人。净土法门,自己没有度可以度人,这是我们必须要辨别的。所以把阿弥陀佛介绍给别人,非常热心介绍给别人,劝别人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人是菩萨。
菩萨他自己能不能往生?不一定,菩萨不能往生的也很多。什么菩萨?名字菩萨,有名无实的菩萨,这不能往生。自己不能往生,但是他劝人,那个人要是真肯信,那个人往生了。如果他劝的人很多,要是劝了几十个人、几百个人都往生了,他自己虽然没有往生不要紧,到他临命终时,他那一帮的朋友都到极乐世界了,一定会跟阿弥陀佛说:“我们能到极乐世界,都是他劝我们的”,拉着阿弥陀佛:“我们去接他往生。”你们想想看,可不可能?可能!只要他在那个时候见到阿弥陀佛,真的想去,他就去了;如果见到阿弥陀佛还不想去,那就没有办法了。
所以大慈菩萨讲得好,劝两个人念佛就比自己精进;劝到十几个人,你的福报就很大,这是真的,你就修了大福报;你能够劝几百人、几千人,你就是真菩萨;你能劝念佛的人超过一万人,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是大慈菩萨讲的,勉励我们把净宗法门普遍介绍给大众。你把这些事理都搞清楚了,你的疑惑就解除了。(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28)
Friday, January 8, 2010
个人习气不易断
个人习气不易断
问:我有个道友很精进用功,甚至大乘经一天能诵个十几卷,佛号都不离口,别人睡觉他还在拜佛,可是他的行为总是令人看不顺眼。那他诵经、念佛的功德到那里去了?
答:我讲个比喻:要知道!水是绝对可以灭火的,但是杯水不能济车薪啊!一车薪的大火,一杯水是扑灭不了的。可是你不能说这水没有用,如果有两车的水,那不是当下就灭了火吗?一车柴火有一车水就能灭,因果善恶都是相对法;有明就没有暗,有暗就没有明。
用功修行还是有坏习惯,那是习气使然。说到习气,不要说凡夫习气不能改,连证了阿罗汉,食嗔痴三毒业种已断,都还有少许习气;好像毒药罐,毒药已经倒掉了,罐子也洗得干干净净的,可是把罐子盖起来,等个一两天还是有毒药气。倒掉毒药容易,可是气味就不是那么容易除了。所以证了罗汉果,虽然没有三毒却还有习气。
像佛陀在世时,有位证了罗汉果的比丘,有次在树上还跳了起来,原来他前世多生是只猿猴。智慧第一的圣者舍利弗,虽然没有嗔心,还是会发脾气呢!他脾气怎样发的?
舍利弗有一天受了‘别请’,他的弟子—均提沙弥,找不到师父,就去问世尊。世尊回答他:‘你的师父受波斯匿王别请去了。’在佛法的戒律规定不能受‘别请’,单独到信徒家中受供,这不但不能显出严正的佛法,还带了情感、人情;人家特别请你是带了情感,你单独去受供也是带了一点情感,这要不得的。
在家信徒如果想发心供养一位师父,因为你的力量就那么大,无法供养全部僧众。请一位是可以的,那就要由常住依次指派,分派那个人就那个人去,不是件指定要请那个师父去吃饭。否则师父去了就是受别请,不如法的。
舍利弗受了波斯匿王的别请回来后,均提沙弥就对他说:‘师父!你今天怎么受了别请?’舍利弗听了:‘你怎么说我受了别请?’‘这是世尊讲的,他说你今天受了别请。’舍利弗一听,哇!脾气就发起来了,手指往舌根一挖,哗啦一声,把受别请所吃的食物全都吐出来了,‘以后就是国王的爸爸请我吃饭,我都不去了!’你看脾气还是那样糟!这就是罗汉还是有习气。
这都是无始以来的习气,要到了辟支佛才能完全断尽。所以我们不要说某某人修得很好,怎么还有那些坏习惯,那是无始以来的业力不可思议。能不能除呢?当然能除,这一切都是时间的问题。修行还不能解除烦恼习气,这是功行不够、时间没到,也是三世因果的问题。这些教理明白了,就不会有那么多疑问,也不会懈怠而能精进用功了。
另一个角度来说,精进用功还令人看不顺眼,那可能还是以著凡情在用功。就像毒药罐气味没有尽,那装什么好食物也会变成毒药,还是不能吃。
这个地方注意!我们修行为什么要断凡情、要有至诚心?凡情就如毒药罐还有毒气在里头,即使一天诵大乘经几十卷、念多少佛、拜多少拜,还是以著凡情在修。好像不守规约地在拜,大众上殿时他在打瞌睡,大众睡时他却在拜佛;大众过堂吃饭时他不随众,甚至自已拿碗饭到别的地方、没人的地方偷偷地吃。就这样的下劣性、凡情!要知道!违背佛陀的戒律、常住的规则,这样子就是扰乱大众,令他人起心动念。这种用功,很难得益!(妙莲老和尚开示《法海释疑》)
有人发心想学佛、修行,但习气重,不能持戒,怎么办?
习气(梵语vasana)。又作烦恼习、余习。由于吾人之思想及行为经常生起的习惯、习性。众生习气重,是无量劫以来所累积的通病,的确要把戒持好是不容易的,但是不把戒持好,心地必将放逸,因放逸而造业,因造业而感召痛苦的果报,乃至沉沦于生死(梵语samsara) 的深渊。
凡夫在因地修行,必须愿力坚强,心要禀持持戒的重要性,毕竟,持戒(梵语sila)可以令凡夫由生死的此岸到达解脱(梵语vimoksa)的彼岸,持戒能由烦恼的此岸可到达清净的彼岸,持戒能由流转的此岸到达还灭的彼岸,持戒能由凡夫的此岸到达圣者的彼岸。
同样的理由,如果不能持戒,那将会继续不断的流转生死,感召无量痛苦的果报,始终于六道往返不休,于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沉溺永无止息。(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人的嫉妒心、不随喜心,时而流露,有心改过,以佛教之法门,不知如何修证?
别人有能力、有才华,比你强,诸事胜过自己,无形中内心生起不平衡的心态,被境所转,因此嫉妒心就现前了。别人的成功,别人所作所为光耀大众,而自己的心情起了难过不随喜的心,这不愧是凡夫,我执在作祟。
嫉妒心与不随喜心,在凡夫(梵语prthag-jana)因地的我们,可说人人或多或少都有这些毛病,有些人表现的比较明显,有些人表现得若隐若现(似乎有点不当的艺术),有些人一概隐藏在心里不肯展现出,虽然如此,嫉妒心与不随喜亦然存在内心,假使不将之净化,随时随地都有爆发的来临,如同一颗未定时炸弹,何时何地皆有引爆的可能性。
每个人的心境自己比别人更清楚,倘若你面对一件让你嫉妒心很敏感而强烈的时候,你可以先深呼吸一大口,然后再慢慢的吐气,如是反覆三回,接著反问自己:如本啊!如本!你要知道,对方今天有这么大的成就,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所付出的心血、岁月、劳心劳力、青春,乃至历尽沧桑,可谓鞠躬尽瘁,这些点点滴滴的前因,别人的种种苦难与付出,你看到了没有!你所见都是别人今天开花结果的时候,你的嫉妒心能成立吗?嫉妒心就是自己不争气,进进退退,不肯精进(梵语virya)努力,始终停留在别人之后;别人高你一筹,你矮他一截,样样条件比你强,你不但不随喜,反而不高兴又生烦恼,难怪如本你心生嫉妒,嫉妒心就是这样衍生而来的,你要嫉妒别人的才华、能力、富贵、成功,倒不如从今天开始一心一意好好有所作为,于佛道勇猛精进,钻研三藏,弘法度生,最后出三界证菩提,有朝一日,也可与佛菩萨一般,最后具足三明(梵语tri-vidya)六通(梵语sad abhijnah),四无所畏、十力、十八不共法。这岂不是两全其美,一来能理性净化自己嫉妒心,二来不与别人结恶缘,最后的成功者,实在非你莫属。若能常如是思考反省,嫉妒心、不随喜心,即可日益净化。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已。”(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问:我有个道友很精进用功,甚至大乘经一天能诵个十几卷,佛号都不离口,别人睡觉他还在拜佛,可是他的行为总是令人看不顺眼。那他诵经、念佛的功德到那里去了?
答:我讲个比喻:要知道!水是绝对可以灭火的,但是杯水不能济车薪啊!一车薪的大火,一杯水是扑灭不了的。可是你不能说这水没有用,如果有两车的水,那不是当下就灭了火吗?一车柴火有一车水就能灭,因果善恶都是相对法;有明就没有暗,有暗就没有明。
用功修行还是有坏习惯,那是习气使然。说到习气,不要说凡夫习气不能改,连证了阿罗汉,食嗔痴三毒业种已断,都还有少许习气;好像毒药罐,毒药已经倒掉了,罐子也洗得干干净净的,可是把罐子盖起来,等个一两天还是有毒药气。倒掉毒药容易,可是气味就不是那么容易除了。所以证了罗汉果,虽然没有三毒却还有习气。
像佛陀在世时,有位证了罗汉果的比丘,有次在树上还跳了起来,原来他前世多生是只猿猴。智慧第一的圣者舍利弗,虽然没有嗔心,还是会发脾气呢!他脾气怎样发的?
舍利弗有一天受了‘别请’,他的弟子—均提沙弥,找不到师父,就去问世尊。世尊回答他:‘你的师父受波斯匿王别请去了。’在佛法的戒律规定不能受‘别请’,单独到信徒家中受供,这不但不能显出严正的佛法,还带了情感、人情;人家特别请你是带了情感,你单独去受供也是带了一点情感,这要不得的。
在家信徒如果想发心供养一位师父,因为你的力量就那么大,无法供养全部僧众。请一位是可以的,那就要由常住依次指派,分派那个人就那个人去,不是件指定要请那个师父去吃饭。否则师父去了就是受别请,不如法的。
舍利弗受了波斯匿王的别请回来后,均提沙弥就对他说:‘师父!你今天怎么受了别请?’舍利弗听了:‘你怎么说我受了别请?’‘这是世尊讲的,他说你今天受了别请。’舍利弗一听,哇!脾气就发起来了,手指往舌根一挖,哗啦一声,把受别请所吃的食物全都吐出来了,‘以后就是国王的爸爸请我吃饭,我都不去了!’你看脾气还是那样糟!这就是罗汉还是有习气。
这都是无始以来的习气,要到了辟支佛才能完全断尽。所以我们不要说某某人修得很好,怎么还有那些坏习惯,那是无始以来的业力不可思议。能不能除呢?当然能除,这一切都是时间的问题。修行还不能解除烦恼习气,这是功行不够、时间没到,也是三世因果的问题。这些教理明白了,就不会有那么多疑问,也不会懈怠而能精进用功了。
另一个角度来说,精进用功还令人看不顺眼,那可能还是以著凡情在用功。就像毒药罐气味没有尽,那装什么好食物也会变成毒药,还是不能吃。
这个地方注意!我们修行为什么要断凡情、要有至诚心?凡情就如毒药罐还有毒气在里头,即使一天诵大乘经几十卷、念多少佛、拜多少拜,还是以著凡情在修。好像不守规约地在拜,大众上殿时他在打瞌睡,大众睡时他却在拜佛;大众过堂吃饭时他不随众,甚至自已拿碗饭到别的地方、没人的地方偷偷地吃。就这样的下劣性、凡情!要知道!违背佛陀的戒律、常住的规则,这样子就是扰乱大众,令他人起心动念。这种用功,很难得益!(妙莲老和尚开示《法海释疑》)
有人发心想学佛、修行,但习气重,不能持戒,怎么办?
习气(梵语vasana)。又作烦恼习、余习。由于吾人之思想及行为经常生起的习惯、习性。众生习气重,是无量劫以来所累积的通病,的确要把戒持好是不容易的,但是不把戒持好,心地必将放逸,因放逸而造业,因造业而感召痛苦的果报,乃至沉沦于生死(梵语samsara) 的深渊。
凡夫在因地修行,必须愿力坚强,心要禀持持戒的重要性,毕竟,持戒(梵语sila)可以令凡夫由生死的此岸到达解脱(梵语vimoksa)的彼岸,持戒能由烦恼的此岸可到达清净的彼岸,持戒能由流转的此岸到达还灭的彼岸,持戒能由凡夫的此岸到达圣者的彼岸。
同样的理由,如果不能持戒,那将会继续不断的流转生死,感召无量痛苦的果报,始终于六道往返不休,于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沉溺永无止息。(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人的嫉妒心、不随喜心,时而流露,有心改过,以佛教之法门,不知如何修证?
别人有能力、有才华,比你强,诸事胜过自己,无形中内心生起不平衡的心态,被境所转,因此嫉妒心就现前了。别人的成功,别人所作所为光耀大众,而自己的心情起了难过不随喜的心,这不愧是凡夫,我执在作祟。
嫉妒心与不随喜心,在凡夫(梵语prthag-jana)因地的我们,可说人人或多或少都有这些毛病,有些人表现的比较明显,有些人表现得若隐若现(似乎有点不当的艺术),有些人一概隐藏在心里不肯展现出,虽然如此,嫉妒心与不随喜亦然存在内心,假使不将之净化,随时随地都有爆发的来临,如同一颗未定时炸弹,何时何地皆有引爆的可能性。
每个人的心境自己比别人更清楚,倘若你面对一件让你嫉妒心很敏感而强烈的时候,你可以先深呼吸一大口,然后再慢慢的吐气,如是反覆三回,接著反问自己:如本啊!如本!你要知道,对方今天有这么大的成就,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所付出的心血、岁月、劳心劳力、青春,乃至历尽沧桑,可谓鞠躬尽瘁,这些点点滴滴的前因,别人的种种苦难与付出,你看到了没有!你所见都是别人今天开花结果的时候,你的嫉妒心能成立吗?嫉妒心就是自己不争气,进进退退,不肯精进(梵语virya)努力,始终停留在别人之后;别人高你一筹,你矮他一截,样样条件比你强,你不但不随喜,反而不高兴又生烦恼,难怪如本你心生嫉妒,嫉妒心就是这样衍生而来的,你要嫉妒别人的才华、能力、富贵、成功,倒不如从今天开始一心一意好好有所作为,于佛道勇猛精进,钻研三藏,弘法度生,最后出三界证菩提,有朝一日,也可与佛菩萨一般,最后具足三明(梵语tri-vidya)六通(梵语sad abhijnah),四无所畏、十力、十八不共法。这岂不是两全其美,一来能理性净化自己嫉妒心,二来不与别人结恶缘,最后的成功者,实在非你莫属。若能常如是思考反省,嫉妒心、不随喜心,即可日益净化。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已。”(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Sunday, January 3, 2010
大悲咒原文及念诵注音
大悲咒原文及念诵注音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及不至诚。乃至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掌正住,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开颜含笑即说如是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陀罗尼曰: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利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姪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地唎尼.室佛囉耶.遮囉遮囉.摩麼罰摩囉.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參、佛囉舍利.罰沙罰參.佛囉舍耶.呼嚧呼嚧摩囉.呼嚧呼嚧醯利.娑囉娑囉,悉唎悉唎.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唎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耶.娑婆訶.那囉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墀、皤伽囉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嚧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
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花,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四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诵此陀罗尼者,当知是人:
(1)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爱惜故,(2)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照故,(3)是慈悲藏,恒以陀罗尼救众生故,(4)是妙法藏,普摄一切陀罗尼门故,(5)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6)是虚空藏,常以空慧观众生故,(7)是无畏藏,龙天善神常护持故,(8)是妙语藏,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9)是常住藏,三灾恶劫不能坏故,(10)是解脱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11)是药王藏,常以陀罗尼医疗众生病故,(12)是神通藏,游诸佛土得自在故,可见此咒功德,赞不可尽。诵此陀罗尼者,现生能得十大利益:
(1)能得安乐,(2)除一切病,(3)延年益寿,(4)常得富饶,(5)灭一切恶业重罪,(6)永离障难,(7)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8)远离一切诸怖畏,(9)成就一切诸善根,(10)临命终时,任何佛土,随愿得生。
诵此陀罗尼者,得十五种善生:
(1)所生之处,常逢善王,(2)常生善国,(3)常值好时,(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纯熟,(7)不犯净戒,(8)所有眷属,恩义和顺,(9)资具财食,常得丰足,(10)恒得他人,恭敬护持,(l1)所有财宝,无他劫夺,(12〉意欲所求,皆悉称遂,(13)龙天善神,恒常护卫,〈14)所生之处,见佛闻法,(15)所闻正法,悟甚深义。
诵此陀罗尼者,不受十五种恶死:
(1)不为饥饿困苦死,(2)不为枷系杖击死,(3)不为冤家仇对死;(4)不为军阵相杀死,(5)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6)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7)不为水火焚漂死,(8)不为毒药所中死,(9)不为蛊害死,(10)不为狂乱失念死,(11)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12)不为恶人魔魅死,(13)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14)不为恶病缠身死,(15)不为非分自害死。
诵此陀罗尼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诵经坐禅,如有山精魑魅鬼神恼乱,诵此咒一遍,诸鬼魔悉皆被缚。如法诵持者,观音菩萨,一切善神,金刚密迹,常随护卫,不离其侧。
诵此陀罗尼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诵经坐禅,如有山精魑魅鬼神恼乱,诵此咒一遍,诸鬼魔悉皆被缚。如法诵持者,观音菩萨,一切善神,金刚密迹,常随护卫,不离其侧。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注音)
本注音引自上海佛学书局印行的《常诵佛经生字注音手册》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如来所说, 功德威力无与伦比, 是所有法会佛事上必备之品 。以下所列大悲咒的发音是吾参考各种版本, 结合磁带念诵发音,用正规汉语拼音写的, 应该与原本发音基本吻合。望有心学佛的莲友花些时 间发心背诵大悲心咒, 积攒资粮, 广利一切有情。并敬请莲友念诵大悲咒时, 多体会大悲咒的主旨: 平等心, 慈悲心, 恭敬心, ... )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Na Mo, He Le Da Na, Duo La Ye Ye). 南無、阿唎耶(Na Mo, Ou Li Ye). 婆盧羯帝、爍缽囉耶(Po Luo Jie Di, Shuo Bo La Ye). 菩提薩埵婆耶(Pu Ti Sa Duo Po Ye), 摩訶薩埵婆耶(Mo He Sa Duo Po Ye). 摩訶、迦盧尼迦耶(Mo He, Jia Lu Ni Jia Ye). 唵,薩皤囉罰曳(An,Sa Bo La Fa Yi), 數怛那怛寫(Su Da Na Da Xia). 南無、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Na Mo, Xi Ji LieDuo, Yi Mong Ou Li Ye). 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Po Lu Jie Di, Shi Fu La Leng Tuo Po). 南無、那囉謹墀(Na Mo, No La Jin Chi). 醯利摩訶、皤哆沙咩(Shi Li Mo He, Ba Duo Suo Mi). 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Sa Po Ou Ta, Dou Shu Peng, Ou Shi Yun).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Sa Po Sa Duo, Na Mo Po Sa Duo), 那摩婆伽,摩罰特豆(Na Mo Po Qie, Mo Fa Te Dou). 怛姪他(Da Zhi Ta), 唵,阿婆盧醯.盧迦帝(An, Ou Po Lu Xi, Lu Jia Di), 迦羅帝.夷醯唎(Jia Lu Di, Yi Xi Li). 摩訶菩提薩埵(Mo He Pu Ti Sa Duo). 薩婆薩婆(Sa Po Sa Po), 摩囉摩囉(Mo La Mo La), 摩醯摩醯、唎馱孕(Mo Xi Mo Xi, Lie Tuo Yun). 俱盧俱盧、羯蒙(Ju Lu Ju Lu, Jie Mong).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Du Lu Du Lu, Fa She Ye Di). 摩訶、罰闍耶帝(Mo He, Fa She Ye Di). 陀囉陀囉(Tuo La Tuo La), 地唎尼(Di Li Ni), 室佛囉耶(Shi Fu La Ye). 遮囉遮囉(Zhe La Zhe La), 摩麼罰摩囉(Mo Mo Fa Mo La), 穆帝隸(Mo Die Lie). 伊醯伊醯(Yi Xi Yi Xi), 室那室那(Shi Na Shi Na), 阿囉參、佛囉舍利(Ou La Sen, Fu La She Li). 罰沙罰參(Fa Suo Fa Seng). 佛囉舍耶(Fu La She Ye). 呼嚧呼嚧摩囉(Hu Lu Hu Lu Mo La), 呼嚧呼嚧醯利(Hu Lu Hu Lu Xi Li). 娑囉娑囉(Suo La Suo La), 悉唎悉唎(Xi Li Xi Li), 蘇嚧蘇嚧(Su Lu Su Lu). 菩提夜、菩提夜(Pu Ti Ye, Pu Ti Ye). 菩馱夜、菩馱夜(Pu Tuo Ye, Pu Tuo Ye). 彌帝唎夜(Mi Di Li Ye), 那囉謹墀(Nuo La Jin Chi). 地利瑟尼那(Di Li Se Ni Na), 波夜摩那(Po Ye Mo Na), 娑婆訶(Suo Po He). 悉陀夜(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摩訶悉陀夜(Mo He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悉陀喻藝(Xi Tuo Yu Yi), 室皤囉耶(Shi Bo La Ya), 娑婆訶(Suo Po He). 那囉謹墀(Nuo La Jin Chi), 娑婆訶(Suo Po He). 摩囉那囉(Mo Na Nuo La), 娑婆訶(Suo Po He). 悉囉僧、阿穆佉耶(Xi La Sen, Ou Mu Qie Ye), 娑婆訶(Suo Po He).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Suo Po Mo He, Ou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者吉囉、阿悉陀夜(Zhe Ji La, Ou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波陀摩、羯悉陀夜(Bo Tuo Mo, Ji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Nuo La Jin Chi, Bu Qie La Ye), 娑婆訶(Suo Po He). 摩婆利、勝羯囉夜(Mo Po Lie, Sen Ji La Ye), 娑婆訶(Suo Po He).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Na Mo He La Da Na, Duo La Ye Ye). 南無阿唎耶(Na Mo Ou Li Ye). 婆嚧吉帝(Po Lu Jie Di), 爍皤囉夜(Suo Bo La Ye), 娑婆訶(Suo Po He). 唵,悉殿都(An, Xi Dian Du), 漫多囉(Man Duo La), 跋陀耶(Ba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及不至诚。乃至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掌正住,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开颜含笑即说如是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陀罗尼曰: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利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姪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地唎尼.室佛囉耶.遮囉遮囉.摩麼罰摩囉.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參、佛囉舍利.罰沙罰參.佛囉舍耶.呼嚧呼嚧摩囉.呼嚧呼嚧醯利.娑囉娑囉,悉唎悉唎.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唎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耶.娑婆訶.那囉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墀、皤伽囉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嚧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
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花,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四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诵此陀罗尼者,当知是人:
(1)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爱惜故,(2)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照故,(3)是慈悲藏,恒以陀罗尼救众生故,(4)是妙法藏,普摄一切陀罗尼门故,(5)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6)是虚空藏,常以空慧观众生故,(7)是无畏藏,龙天善神常护持故,(8)是妙语藏,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9)是常住藏,三灾恶劫不能坏故,(10)是解脱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11)是药王藏,常以陀罗尼医疗众生病故,(12)是神通藏,游诸佛土得自在故,可见此咒功德,赞不可尽。诵此陀罗尼者,现生能得十大利益:
(1)能得安乐,(2)除一切病,(3)延年益寿,(4)常得富饶,(5)灭一切恶业重罪,(6)永离障难,(7)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8)远离一切诸怖畏,(9)成就一切诸善根,(10)临命终时,任何佛土,随愿得生。
诵此陀罗尼者,得十五种善生:
(1)所生之处,常逢善王,(2)常生善国,(3)常值好时,(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纯熟,(7)不犯净戒,(8)所有眷属,恩义和顺,(9)资具财食,常得丰足,(10)恒得他人,恭敬护持,(l1)所有财宝,无他劫夺,(12〉意欲所求,皆悉称遂,(13)龙天善神,恒常护卫,〈14)所生之处,见佛闻法,(15)所闻正法,悟甚深义。
诵此陀罗尼者,不受十五种恶死:
(1)不为饥饿困苦死,(2)不为枷系杖击死,(3)不为冤家仇对死;(4)不为军阵相杀死,(5)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6)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7)不为水火焚漂死,(8)不为毒药所中死,(9)不为蛊害死,(10)不为狂乱失念死,(11)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12)不为恶人魔魅死,(13)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14)不为恶病缠身死,(15)不为非分自害死。
诵此陀罗尼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诵经坐禅,如有山精魑魅鬼神恼乱,诵此咒一遍,诸鬼魔悉皆被缚。如法诵持者,观音菩萨,一切善神,金刚密迹,常随护卫,不离其侧。
诵此陀罗尼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诵经坐禅,如有山精魑魅鬼神恼乱,诵此咒一遍,诸鬼魔悉皆被缚。如法诵持者,观音菩萨,一切善神,金刚密迹,常随护卫,不离其侧。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注音)
本注音引自上海佛学书局印行的《常诵佛经生字注音手册》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如来所说, 功德威力无与伦比, 是所有法会佛事上必备之品 。以下所列大悲咒的发音是吾参考各种版本, 结合磁带念诵发音,用正规汉语拼音写的, 应该与原本发音基本吻合。望有心学佛的莲友花些时 间发心背诵大悲心咒, 积攒资粮, 广利一切有情。并敬请莲友念诵大悲咒时, 多体会大悲咒的主旨: 平等心, 慈悲心, 恭敬心, ... )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Na Mo, He Le Da Na, Duo La Ye Ye). 南無、阿唎耶(Na Mo, Ou Li Ye). 婆盧羯帝、爍缽囉耶(Po Luo Jie Di, Shuo Bo La Ye). 菩提薩埵婆耶(Pu Ti Sa Duo Po Ye), 摩訶薩埵婆耶(Mo He Sa Duo Po Ye). 摩訶、迦盧尼迦耶(Mo He, Jia Lu Ni Jia Ye). 唵,薩皤囉罰曳(An,Sa Bo La Fa Yi), 數怛那怛寫(Su Da Na Da Xia). 南無、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Na Mo, Xi Ji LieDuo, Yi Mong Ou Li Ye). 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Po Lu Jie Di, Shi Fu La Leng Tuo Po). 南無、那囉謹墀(Na Mo, No La Jin Chi). 醯利摩訶、皤哆沙咩(Shi Li Mo He, Ba Duo Suo Mi). 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Sa Po Ou Ta, Dou Shu Peng, Ou Shi Yun).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Sa Po Sa Duo, Na Mo Po Sa Duo), 那摩婆伽,摩罰特豆(Na Mo Po Qie, Mo Fa Te Dou). 怛姪他(Da Zhi Ta), 唵,阿婆盧醯.盧迦帝(An, Ou Po Lu Xi, Lu Jia Di), 迦羅帝.夷醯唎(Jia Lu Di, Yi Xi Li). 摩訶菩提薩埵(Mo He Pu Ti Sa Duo). 薩婆薩婆(Sa Po Sa Po), 摩囉摩囉(Mo La Mo La), 摩醯摩醯、唎馱孕(Mo Xi Mo Xi, Lie Tuo Yun). 俱盧俱盧、羯蒙(Ju Lu Ju Lu, Jie Mong).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Du Lu Du Lu, Fa She Ye Di). 摩訶、罰闍耶帝(Mo He, Fa She Ye Di). 陀囉陀囉(Tuo La Tuo La), 地唎尼(Di Li Ni), 室佛囉耶(Shi Fu La Ye). 遮囉遮囉(Zhe La Zhe La), 摩麼罰摩囉(Mo Mo Fa Mo La), 穆帝隸(Mo Die Lie). 伊醯伊醯(Yi Xi Yi Xi), 室那室那(Shi Na Shi Na), 阿囉參、佛囉舍利(Ou La Sen, Fu La She Li). 罰沙罰參(Fa Suo Fa Seng). 佛囉舍耶(Fu La She Ye). 呼嚧呼嚧摩囉(Hu Lu Hu Lu Mo La), 呼嚧呼嚧醯利(Hu Lu Hu Lu Xi Li). 娑囉娑囉(Suo La Suo La), 悉唎悉唎(Xi Li Xi Li), 蘇嚧蘇嚧(Su Lu Su Lu). 菩提夜、菩提夜(Pu Ti Ye, Pu Ti Ye). 菩馱夜、菩馱夜(Pu Tuo Ye, Pu Tuo Ye). 彌帝唎夜(Mi Di Li Ye), 那囉謹墀(Nuo La Jin Chi). 地利瑟尼那(Di Li Se Ni Na), 波夜摩那(Po Ye Mo Na), 娑婆訶(Suo Po He). 悉陀夜(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摩訶悉陀夜(Mo He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悉陀喻藝(Xi Tuo Yu Yi), 室皤囉耶(Shi Bo La Ya), 娑婆訶(Suo Po He). 那囉謹墀(Nuo La Jin Chi), 娑婆訶(Suo Po He). 摩囉那囉(Mo Na Nuo La), 娑婆訶(Suo Po He). 悉囉僧、阿穆佉耶(Xi La Sen, Ou Mu Qie Ye), 娑婆訶(Suo Po He).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Suo Po Mo He, Ou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者吉囉、阿悉陀夜(Zhe Ji La, Ou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波陀摩、羯悉陀夜(Bo Tuo Mo, Ji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Nuo La Jin Chi, Bu Qie La Ye), 娑婆訶(Suo Po He). 摩婆利、勝羯囉夜(Mo Po Lie, Sen Ji La Ye), 娑婆訶(Suo Po He).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Na Mo He La Da Na, Duo La Ye Ye). 南無阿唎耶(Na Mo Ou Li Ye). 婆嚧吉帝(Po Lu Jie Di), 爍皤囉夜(Suo Bo La Ye), 娑婆訶(Suo Po He). 唵,悉殿都(An, Xi Dian Du), 漫多囉(Man Duo La), 跋陀耶(Ba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莲池大师讲“戒杀”
莲池大师讲“戒杀”
明朝的莲池大师,曾经作了一篇戒杀的文章劝化世人,他说:‘每个人都爱护自己的生命,而动物也是一样的贪生怕死;所以怎么可以杀它们的身体,来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呢?杀生的时候,或是用利刀剖开了它们的肚子,或是用尖刀刺穿了它们的内脏;或是剥它们的皮,或是刮它们的鳞;或是割断了它们的喉咙,或是劈开了它们的外壳;或是用滚汤活活的煎煮鳖鳝,或是用盐酒生腌了螃蟹和虾子。可怜啊!它们遭受到如此大的痛苦,却是无处可以伸冤啊!而且这种的极苦,实在是难以忍受啊!人们造下了残杀生灵这种弥天的罪业,与被他们所杀害的生灵,因此而结下了万世的血海深仇。一旦无常到来,就要立即堕入地狱,在地狱中受到镬汤、炉炭、刀山、剑树、种种的苦刑啊!等到地狱的罪苦受完了之后,仍然必须要投生作畜生,来偿还以往杀生食肉的命债啊!还完了命债,再投生为人;则是多病而且早死;因此我今天在此哀告世人,普遍的劝导大家要戒杀;并且更要随著自己的能力来放生,加持念佛,这样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福德,也必定能够随著自己的愿望往生极乐世界;永远脱离了六道轮回的苦海,普度众生,功德无量啊!’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明朝的莲池大师,曾经作了一篇戒杀的文章劝化世人,他说:‘每个人都爱护自己的生命,而动物也是一样的贪生怕死;所以怎么可以杀它们的身体,来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呢?杀生的时候,或是用利刀剖开了它们的肚子,或是用尖刀刺穿了它们的内脏;或是剥它们的皮,或是刮它们的鳞;或是割断了它们的喉咙,或是劈开了它们的外壳;或是用滚汤活活的煎煮鳖鳝,或是用盐酒生腌了螃蟹和虾子。可怜啊!它们遭受到如此大的痛苦,却是无处可以伸冤啊!而且这种的极苦,实在是难以忍受啊!人们造下了残杀生灵这种弥天的罪业,与被他们所杀害的生灵,因此而结下了万世的血海深仇。一旦无常到来,就要立即堕入地狱,在地狱中受到镬汤、炉炭、刀山、剑树、种种的苦刑啊!等到地狱的罪苦受完了之后,仍然必须要投生作畜生,来偿还以往杀生食肉的命债啊!还完了命债,再投生为人;则是多病而且早死;因此我今天在此哀告世人,普遍的劝导大家要戒杀;并且更要随著自己的能力来放生,加持念佛,这样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福德,也必定能够随著自己的愿望往生极乐世界;永远脱离了六道轮回的苦海,普度众生,功德无量啊!’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积大阴德,能改变相格气色,
积大阴德,能改变相格气色,使命运转好的七大具体方法:
经咒之法力是无形的,持诵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为他人持诵,久之亦可消除他人之罪孽,使他人获福。经咒之力,可以化解一切横祸凶灾,亦能消除疾厄痛苦,更能转化坎坷之滞运,成为坦顺之途。
各种经咒,多数都有佛菩萨的誓愿,持诵的人只要虔诚专心,久而久之,自能感应,佛菩萨自会依照他自己所立的誓愿,来成就持诵人之所求。
这里介绍几种既省钱而又简单易做的方法:
A、第一个方法:忏悔恶业、持诵经咒
这是不花分文的最佳法门,无论贫福均能为之。但非有「信心」和「恒心」不可!
忏悔恶业、持诵经咒,要有诚心,亦要有信心,更要持之以恒,积月累年,不可中途而废。这样才有效果,持诵越久,效果越大。
经咒,是佛菩萨渡世之法船,持诵经咒即是上法船,可由此岸达彼岸。
忏悔恶业、经咒之法力,是无形的,持诵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为他人持诵,久之亦可消除他人之罪孽,使他人获福。经咒之力,可以化解一切横祸凶灾,亦能消除疾厄痛苦,更能转化坎坷之滞运,成为坦顺之途。
各种经咒,多数都有佛菩萨的誓愿,持诵的人只要虔诚专心,久而久之,自能感应,佛菩萨自会依照他自己所立的誓愿,来成就持诵人之所求。
例如「大悲咒」,观世音菩萨曾经在释迦牟尼佛祖座前立誓,说:「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於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
可见,观音菩萨对大悲咒之誓愿不轻。
又例如「准提佛母神咒」,是释迦牟尼佛祖在只园会上,哀怜末世众生,恶业重、福德薄,容易堕落到恶道轮回之中,故说出此咒给众生诵持。
持此咒者,只要每日诚心持念一百遍以上,久之就能消去一切灾难病苦,能增加福寿,每日持斋诵念百遍,念满四十九日,菩萨就派两位神来常常跟随持咒者,暗中护佑,一切灾难不能侵害。若念满九十万遍,可消除一切五逆十恶等重罪。
又例如「七佛灭罪真言」,是佛祖为众生消除前世今世之四重五逆重罪而设,使诵持者消除本身罪孽,化解一切恶因恶果。
经咒之法力是不可思议的,世人的运途种种阻滞,究其根源是造下了「恶因」之后的报应。而经咒之无穷法力则能够化解种种「恶因」的循环,因而自自然然就能将恶运转化为顺运。这是彻底根治的法门之一。
持诵经咒的方法,最好是每日清晨漱洗后,焚香虔诚诵念。(在未有进食之前晕腥五浊之气未染,较为清净)。
若家中有供奉神佛者,可在神位前焚香跪念,亦可选择一清净之地焚香跪念,但最好到附近佛堂去念。
持诵之人暂勿吃牛肉狗肉(食牛犬肉,血口诵经,罪孽深重)。
最宜....每月十日持斋(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月小改加二十七)。
持诵之人,可自己选择一二种经咒,作为长久奉持,不要贪多种。
念时心静气和,双手合掌,垂目专心不要贪快,可小声念,亦可默念,自己一面静念,一面要静听,将自己所念一句一句听回心中,做到「出口、入耳、印心」。
如此久之,咒力印心,速获感应。念完之后精神爽利,心中充满祥和之气,情绪特别开朗愉快。
注意念时要尽量排除杂念,初持诵之人,定力不足,杂念纷纷。要逐步训练自己,日久自能达到「心咒合一」。如果是「有口无心」或「口是心非」的念诵,喊破喉咙也不会得到丝毫效果的。
经咒有《金刚经》、《阿弥陀经》、《心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地藏菩萨本愿经》、《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经》及《 文昌帝 君阴骘文》、《七佛灭罪真言》、《准提佛母神咒》、《往生咒》、《六字大明咒》等等,皆可选诵。
B、第二个方法:放生。
除了持诵经咒之外,放生亦是积德造福的好方法。
世人为求享受口腹美味,极尽杀烹之能事。仅香港一地,每天在屠房及厨房内杀害的六畜牛、猪、羊、鸡、鸭、鹅和海鲜、鱼、虾、蟹、蚬、蚝、螺、蚌,及至乳鸽、鹌鹑、蛇、鱼等等,其数以亿计。
使整个香港充满杀机和戾气,这无数的受害生灵怨气,日积月累,无形中会给人类带来祸害。
愿云禅师戒杀诗中有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由此可知世人每日都在制造罪孽。现代的医学家已经证实到,多吃肉类会给人带来种种疾病,多吃海鲜的人很容易染上各种奇异难治的怪疾。
这些事实是从有形有物的科学研究中得出来的,而存在於无形中的种种果报因素,尚未得到科学证实的仍占绝大多数,在偏重物质享受的现代社会,人们对此早已麻木不仁,这是人类可悲可悯的一面。
但如果有人能注意到人类在这方面的罪戾,你就会渐渐有所觉悟和反省:六畜动物亦是有灵性有灵魂的生命,人类为什麼要「弱肉强食」呢?难道它们真的生来就应该给人烹宰的吗?它们就没有属於自己的自然生活规律吗?
人类不吃它们的血肉就不能生存吗?人类是以这种残忍血腥的行为来成为「万物之灵」的吗?
从六畜动物在被宰杀时的种种痛苦挣扎惨状中,已足以证实它们的灵魂对人类的怨恨,亦足以证实人类的残忍。相反来说,假若有人能使它们死里逃生,给予它们一条自然生活的生路,它们的内心将会充满感谢,而亦足以显示出人的仁慈美德!
因此,注重积德种福的人就在这方面下功夫——放生!
放生不仅是给动物死里逃生机会,在冥冥中也为自己本身安排了一条「绝处逢生」之路。在消罪解孽和积善种福方面来说,其无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对於患有顽病怪疾,或求寿求子求健康之人士来说,「放生」更为重要。
放生应注意的事项,如属於咸水的海鲜鱼类,则应该放回海中。如属於淡水的鱼类则应放到水塘中。鸟雀应到山林中去放。以使它们回到适应生活的大自然中去。
要常放,最好长期放,或许愿每月若干。又或许愿放生若干为一愿,不限时间,越早完成越好,完成一愿后再又继续。像袁了凡许若干善愿以求某事达成一样。
放生并不须要花很多的钱,如果经济不富有的话,可用「积沙成塔」之方法,每日积蓄三元或五元,则每月亦可积到九十元至百五十元放生款,但要专款专用,要有恒心和信心。
C、第三个方法:发愿吃素。
这又是一个不用花钱的好方法,但港地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视各人的职业和处境而异,亦视各人的意志及克服力之强弱而定。
发愿吃素不一定是要终生吃素,可根据自己本身的处境来决定吃素的时间长短,有的百日,有的半年,或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不等。又要视本身所许之愿力大小,所求成就之事情大小而定。
譬如,在姻缘方面挫折太多的人,辗转阻滞,一直得不到成就。可根据自己的处境发愿吃素二年或三年,以此功德成就美满良缘。
又如在事业方面一直受到挫折的人,可发愿吃素三年或五年,以此功德求事业稳定平顺。
发愿吃素者最好亲自到佛堂或寺庵之地,事前沐浴斋戒,诚心而隆重其事,跪在菩萨或佛祖像前誓愿,以求成就某事。不一定要呈疏文,但以一心之诚,自可感应到诸佛菩萨。
发愿者要说到做到,切忌破戒,否则罪恶更深。
发愿者亦切忌杀生,发愿求事切忌求邪事。
如求姻缘切忌求邪缘,求事业者切忌求发大财,更切忌求股票炒金及赌博等不劳而获之财利。
D、第四个方法:直接施济孤贫
这个方法虽然须付出财物,但不一定就要很多,可量力而为,种无量之福。
我们时常可在报纸上看到报社呼吁市民义解善囊的新闻:或某某地某某人因意外死亡而造成全家老幼顿失生计之悲惨;又或某某人年老伤残无依而致乞卧街头,受饥寒风雨之苦;又或某某人长年卧病不起,六亲无靠,两餐不继,贫病交迫,苦不堪言。
诸如此类之凄惨悲剧常常会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群里上演,稍有同情心的人看到或听到这些悲剧时都会由内心感到悲哀和怜悯。因此,不少慈善人士义解善囊,汇款由报社转交到孤贫者的手中,这些慈善人士正在广种福田!为自己之将来种下无量无边之福!
前章已经说过,种「福德」之大小并非视「善款」之多寡来衡量的,而是视「出心」之深浅来衡量的,因此,善款之付出,可量力而为。只要种福者时时培养这种慈悲心,不放过每一个行善的机会,善款之多寡不拘,量力为之,则福德之功不可量矣。
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是亲自将善款交到孤贫者手中,可按照报纸上所载之地址前往探访。经过亲自目睹他人之凄惨境况,更能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这慈悲心肠便是菩萨心肠!捐善款时不要留下自己的姓名,施恩不图报,免得受惠者耿耿於怀,这是「无相布施」,功德更大。
E、第五个方法:探访老人院。
这个方法最好是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善款不拘多寡,量力自便,将善款全部买食品,如水果、饼乾、奶粉、日用品等,然后送到老人院,分给老人。
老人院(或安老院、护理院)里的老人,多数是六亲无靠,孤独无依,更不少是身患疾病的,内心的寂寞和悲哀是可想而知的。她(他)们需要亲情、温暖和照顾。
由於人体筋骨气血的衰老退化,她(他)们手脚不灵活,行动、穿衣、饮食等种种不便。尤其是「护理院」里的老人,大多数是病人,穿衣参差不齐或倒翻,须人帮忙,饮水喝汤流出嘴角,流湿衫襟,须人照顾,尤其是心灵上的寂寞和悲哀,更加需要得到温暖的慰问。因此,探访慰问老人是无量的善德,可种无量之福田。
如果你有探访老人的经历,在分送礼品食物之时,见到她(他)们蹒跚前来,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食品,两眼噙著感动的泪花,面露笑容,有的迫不及待用颤抖的手剥开果皮,将果肉放进脱落牙齿的嘴峇里。目睹这些喜悦的镜头,在分享老人的欢乐之余,你将体会到自己的善举有多伟大。
F、第六个方法:探访孤儿院。
独自一人或数人同行皆可。携带物品范围较广,食品、玩具、衣物、益智儿童读物等等,在探访时间内前往,分给孤儿。
孤儿们失去了父母的扶养,得不到普通儿童所拥有的母爱和家庭温暖,生下来就饱尝孤苦伶仃的辛酸,在童稚的心灵上受到了永难平复的创伤,他们的境遇是人生一大不幸。他们需要母爱般的怀抱,心灵上的安慰和良好的教育。
我们用一些物质上的施舍,加上一颗「爱心」,使孤儿们得到心灵上所需要的温暖,在无形中已经种下了福因。
感受著孤儿们的欢笑和自己心灵上的快乐,不是种福的最好引证吗?
G、第七个方法:捐印经书善书。
经书善书是诸佛菩萨济世渡人、救苦消灾的苦海慈航。推动经书善书的传播流行,是宣扬诸佛菩萨的慈悲心肠,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因此,捐印经书善书是广种福田的最佳方法之一。
经书善书宣扬因果报应,能抑制人类的作恶心理和行动,能使恶人循规蹈矩,使社会减少罪恶。又能鼓励人们增加友善的信念,互相让步和忍耐,增进社会祥和的气氛。
所以,有心行善积德之士,是不会轻易疏忽这个最佳机会的。
捐印的数量又要视各人的经济环境,但是,一切善行的深浅绝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以「出心」的深浅作为准绳。「出心」即是「发心」,发什麼心?慈悲心,菩萨心是也
经咒之法力是无形的,持诵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为他人持诵,久之亦可消除他人之罪孽,使他人获福。经咒之力,可以化解一切横祸凶灾,亦能消除疾厄痛苦,更能转化坎坷之滞运,成为坦顺之途。
各种经咒,多数都有佛菩萨的誓愿,持诵的人只要虔诚专心,久而久之,自能感应,佛菩萨自会依照他自己所立的誓愿,来成就持诵人之所求。
这里介绍几种既省钱而又简单易做的方法:
A、第一个方法:忏悔恶业、持诵经咒
这是不花分文的最佳法门,无论贫福均能为之。但非有「信心」和「恒心」不可!
忏悔恶业、持诵经咒,要有诚心,亦要有信心,更要持之以恒,积月累年,不可中途而废。这样才有效果,持诵越久,效果越大。
经咒,是佛菩萨渡世之法船,持诵经咒即是上法船,可由此岸达彼岸。
忏悔恶业、经咒之法力,是无形的,持诵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为他人持诵,久之亦可消除他人之罪孽,使他人获福。经咒之力,可以化解一切横祸凶灾,亦能消除疾厄痛苦,更能转化坎坷之滞运,成为坦顺之途。
各种经咒,多数都有佛菩萨的誓愿,持诵的人只要虔诚专心,久而久之,自能感应,佛菩萨自会依照他自己所立的誓愿,来成就持诵人之所求。
例如「大悲咒」,观世音菩萨曾经在释迦牟尼佛祖座前立誓,说:「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於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
可见,观音菩萨对大悲咒之誓愿不轻。
又例如「准提佛母神咒」,是释迦牟尼佛祖在只园会上,哀怜末世众生,恶业重、福德薄,容易堕落到恶道轮回之中,故说出此咒给众生诵持。
持此咒者,只要每日诚心持念一百遍以上,久之就能消去一切灾难病苦,能增加福寿,每日持斋诵念百遍,念满四十九日,菩萨就派两位神来常常跟随持咒者,暗中护佑,一切灾难不能侵害。若念满九十万遍,可消除一切五逆十恶等重罪。
又例如「七佛灭罪真言」,是佛祖为众生消除前世今世之四重五逆重罪而设,使诵持者消除本身罪孽,化解一切恶因恶果。
经咒之法力是不可思议的,世人的运途种种阻滞,究其根源是造下了「恶因」之后的报应。而经咒之无穷法力则能够化解种种「恶因」的循环,因而自自然然就能将恶运转化为顺运。这是彻底根治的法门之一。
持诵经咒的方法,最好是每日清晨漱洗后,焚香虔诚诵念。(在未有进食之前晕腥五浊之气未染,较为清净)。
若家中有供奉神佛者,可在神位前焚香跪念,亦可选择一清净之地焚香跪念,但最好到附近佛堂去念。
持诵之人暂勿吃牛肉狗肉(食牛犬肉,血口诵经,罪孽深重)。
最宜....每月十日持斋(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月小改加二十七)。
持诵之人,可自己选择一二种经咒,作为长久奉持,不要贪多种。
念时心静气和,双手合掌,垂目专心不要贪快,可小声念,亦可默念,自己一面静念,一面要静听,将自己所念一句一句听回心中,做到「出口、入耳、印心」。
如此久之,咒力印心,速获感应。念完之后精神爽利,心中充满祥和之气,情绪特别开朗愉快。
注意念时要尽量排除杂念,初持诵之人,定力不足,杂念纷纷。要逐步训练自己,日久自能达到「心咒合一」。如果是「有口无心」或「口是心非」的念诵,喊破喉咙也不会得到丝毫效果的。
经咒有《金刚经》、《阿弥陀经》、《心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地藏菩萨本愿经》、《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经》及《 文昌帝 君阴骘文》、《七佛灭罪真言》、《准提佛母神咒》、《往生咒》、《六字大明咒》等等,皆可选诵。
B、第二个方法:放生。
除了持诵经咒之外,放生亦是积德造福的好方法。
世人为求享受口腹美味,极尽杀烹之能事。仅香港一地,每天在屠房及厨房内杀害的六畜牛、猪、羊、鸡、鸭、鹅和海鲜、鱼、虾、蟹、蚬、蚝、螺、蚌,及至乳鸽、鹌鹑、蛇、鱼等等,其数以亿计。
使整个香港充满杀机和戾气,这无数的受害生灵怨气,日积月累,无形中会给人类带来祸害。
愿云禅师戒杀诗中有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由此可知世人每日都在制造罪孽。现代的医学家已经证实到,多吃肉类会给人带来种种疾病,多吃海鲜的人很容易染上各种奇异难治的怪疾。
这些事实是从有形有物的科学研究中得出来的,而存在於无形中的种种果报因素,尚未得到科学证实的仍占绝大多数,在偏重物质享受的现代社会,人们对此早已麻木不仁,这是人类可悲可悯的一面。
但如果有人能注意到人类在这方面的罪戾,你就会渐渐有所觉悟和反省:六畜动物亦是有灵性有灵魂的生命,人类为什麼要「弱肉强食」呢?难道它们真的生来就应该给人烹宰的吗?它们就没有属於自己的自然生活规律吗?
人类不吃它们的血肉就不能生存吗?人类是以这种残忍血腥的行为来成为「万物之灵」的吗?
从六畜动物在被宰杀时的种种痛苦挣扎惨状中,已足以证实它们的灵魂对人类的怨恨,亦足以证实人类的残忍。相反来说,假若有人能使它们死里逃生,给予它们一条自然生活的生路,它们的内心将会充满感谢,而亦足以显示出人的仁慈美德!
因此,注重积德种福的人就在这方面下功夫——放生!
放生不仅是给动物死里逃生机会,在冥冥中也为自己本身安排了一条「绝处逢生」之路。在消罪解孽和积善种福方面来说,其无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对於患有顽病怪疾,或求寿求子求健康之人士来说,「放生」更为重要。
放生应注意的事项,如属於咸水的海鲜鱼类,则应该放回海中。如属於淡水的鱼类则应放到水塘中。鸟雀应到山林中去放。以使它们回到适应生活的大自然中去。
要常放,最好长期放,或许愿每月若干。又或许愿放生若干为一愿,不限时间,越早完成越好,完成一愿后再又继续。像袁了凡许若干善愿以求某事达成一样。
放生并不须要花很多的钱,如果经济不富有的话,可用「积沙成塔」之方法,每日积蓄三元或五元,则每月亦可积到九十元至百五十元放生款,但要专款专用,要有恒心和信心。
C、第三个方法:发愿吃素。
这又是一个不用花钱的好方法,但港地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视各人的职业和处境而异,亦视各人的意志及克服力之强弱而定。
发愿吃素不一定是要终生吃素,可根据自己本身的处境来决定吃素的时间长短,有的百日,有的半年,或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不等。又要视本身所许之愿力大小,所求成就之事情大小而定。
譬如,在姻缘方面挫折太多的人,辗转阻滞,一直得不到成就。可根据自己的处境发愿吃素二年或三年,以此功德成就美满良缘。
又如在事业方面一直受到挫折的人,可发愿吃素三年或五年,以此功德求事业稳定平顺。
发愿吃素者最好亲自到佛堂或寺庵之地,事前沐浴斋戒,诚心而隆重其事,跪在菩萨或佛祖像前誓愿,以求成就某事。不一定要呈疏文,但以一心之诚,自可感应到诸佛菩萨。
发愿者要说到做到,切忌破戒,否则罪恶更深。
发愿者亦切忌杀生,发愿求事切忌求邪事。
如求姻缘切忌求邪缘,求事业者切忌求发大财,更切忌求股票炒金及赌博等不劳而获之财利。
D、第四个方法:直接施济孤贫
这个方法虽然须付出财物,但不一定就要很多,可量力而为,种无量之福。
我们时常可在报纸上看到报社呼吁市民义解善囊的新闻:或某某地某某人因意外死亡而造成全家老幼顿失生计之悲惨;又或某某人年老伤残无依而致乞卧街头,受饥寒风雨之苦;又或某某人长年卧病不起,六亲无靠,两餐不继,贫病交迫,苦不堪言。
诸如此类之凄惨悲剧常常会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群里上演,稍有同情心的人看到或听到这些悲剧时都会由内心感到悲哀和怜悯。因此,不少慈善人士义解善囊,汇款由报社转交到孤贫者的手中,这些慈善人士正在广种福田!为自己之将来种下无量无边之福!
前章已经说过,种「福德」之大小并非视「善款」之多寡来衡量的,而是视「出心」之深浅来衡量的,因此,善款之付出,可量力而为。只要种福者时时培养这种慈悲心,不放过每一个行善的机会,善款之多寡不拘,量力为之,则福德之功不可量矣。
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是亲自将善款交到孤贫者手中,可按照报纸上所载之地址前往探访。经过亲自目睹他人之凄惨境况,更能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这慈悲心肠便是菩萨心肠!捐善款时不要留下自己的姓名,施恩不图报,免得受惠者耿耿於怀,这是「无相布施」,功德更大。
E、第五个方法:探访老人院。
这个方法最好是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善款不拘多寡,量力自便,将善款全部买食品,如水果、饼乾、奶粉、日用品等,然后送到老人院,分给老人。
老人院(或安老院、护理院)里的老人,多数是六亲无靠,孤独无依,更不少是身患疾病的,内心的寂寞和悲哀是可想而知的。她(他)们需要亲情、温暖和照顾。
由於人体筋骨气血的衰老退化,她(他)们手脚不灵活,行动、穿衣、饮食等种种不便。尤其是「护理院」里的老人,大多数是病人,穿衣参差不齐或倒翻,须人帮忙,饮水喝汤流出嘴角,流湿衫襟,须人照顾,尤其是心灵上的寂寞和悲哀,更加需要得到温暖的慰问。因此,探访慰问老人是无量的善德,可种无量之福田。
如果你有探访老人的经历,在分送礼品食物之时,见到她(他)们蹒跚前来,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食品,两眼噙著感动的泪花,面露笑容,有的迫不及待用颤抖的手剥开果皮,将果肉放进脱落牙齿的嘴峇里。目睹这些喜悦的镜头,在分享老人的欢乐之余,你将体会到自己的善举有多伟大。
F、第六个方法:探访孤儿院。
独自一人或数人同行皆可。携带物品范围较广,食品、玩具、衣物、益智儿童读物等等,在探访时间内前往,分给孤儿。
孤儿们失去了父母的扶养,得不到普通儿童所拥有的母爱和家庭温暖,生下来就饱尝孤苦伶仃的辛酸,在童稚的心灵上受到了永难平复的创伤,他们的境遇是人生一大不幸。他们需要母爱般的怀抱,心灵上的安慰和良好的教育。
我们用一些物质上的施舍,加上一颗「爱心」,使孤儿们得到心灵上所需要的温暖,在无形中已经种下了福因。
感受著孤儿们的欢笑和自己心灵上的快乐,不是种福的最好引证吗?
G、第七个方法:捐印经书善书。
经书善书是诸佛菩萨济世渡人、救苦消灾的苦海慈航。推动经书善书的传播流行,是宣扬诸佛菩萨的慈悲心肠,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因此,捐印经书善书是广种福田的最佳方法之一。
经书善书宣扬因果报应,能抑制人类的作恶心理和行动,能使恶人循规蹈矩,使社会减少罪恶。又能鼓励人们增加友善的信念,互相让步和忍耐,增进社会祥和的气氛。
所以,有心行善积德之士,是不会轻易疏忽这个最佳机会的。
捐印的数量又要视各人的经济环境,但是,一切善行的深浅绝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以「出心」的深浅作为准绳。「出心」即是「发心」,发什麼心?慈悲心,菩萨心是也
Subscribe to:
Posts (Atom)